人肉搜索行为是否违法?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公众知情权? | 段和段·日系企业法律服务中心Q&A

2025. 4. 8

人肉搜索行为是否违法?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公众知情权? | 段和段·日系企业法律服务中心Q&A

Q:人肉搜索行为是否违法?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公众知情权?

      A:近日,“百度开盒”事件成为网络热议话题,所谓“开盒”即通过人肉搜索公开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。此类行为不仅涉及道德争议,更可能触犯法律,侵犯他人隐私权。根据《民法典》和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、使用、加工、传输他人个人信息,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
      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规定,自然人享有隐私权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、侵扰、泄露、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。同时,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十条指出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、使用、加工、传输他人个人信息,不得非法买卖、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。违反上述规定的,将面临行政处罚,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。

      在“百度开盒”事件中,部分网友通过公开他人隐私信息(如姓名、住址、联系方式等)进行网络暴力或骚扰,这种行为已明显违反法律规定。尽管公众对某些事件有知情权,但知情权的行使不得以侵犯他人隐私权为前提。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,通常会综合考虑行为的性质、后果以及当事人的主观恶意程度,依法作出判决。

      从司法实践来看,近年来因“人肉搜索”引发的诉讼案件逐渐增多。例如,某网友因在社交平台公开他人隐私信息并引发网络暴力,最终被法院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并公开道歉。此类案例表明,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正在不断加强。

      我们认为,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,公众在行使言论自由和知情权时,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尊重他人隐私。对于企业而言,平台方也应加强内容审核,及时删除违法信息,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。同时,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,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触犯法律。

      在具体操作中,建议涉及隐私纠纷的当事人及时寻求法律帮助,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对于平台方,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和处理机制,确保用户隐私得到有效保护。

      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网络行为,既能保护公民隐私权,又能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环境,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平衡。

客户登录

温馨提示:请输入账号和密码,如有问题请与本所客户担当联系。